据Digitimes报道,从IC代理、系统端与功率元件供应链传出,罗姆半导体将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调涨新、旧产品报价,涨幅为10%,部分产品线报价涨幅有所不同。
据罗姆上海子公司董事长藤村雷太在涨价函中指出,原材料等成本结构持续上涨,为了应对公司后续的投资计划、产能部署,以及持续增加的需求,公司决定涨价。
罗姆作为日本头部功率半导体IDM大厂,创立于1958年,产品涉及多个领域,其中包括IC、分立元器件、光学元器件、无源元件、模块、半导体应用产品及医疗器具。在世界电子行业中,罗姆的众多高品质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许可和赞许,成为系统IC和最新半导体技术方面首屈一指的主导企业。近年来,罗姆的业务重心正向载应用倾斜。
除此之外,另一国际芯片大厂恩智浦(NXP)也传出调涨车用芯片报价的消息。
恩智浦位于全球汽车芯片第一梯队,半数以上的收入来自汽车部门,核心产品为车规级MCU。
恩智浦在最新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新能源车在加速渗透,接下来的供不应求关系,将会带给公司源源不断的订单。根据目前及2023年的NCNR(指其不可取消不可退货制度)订单水平,恩智浦目前的产能仅能覆盖80%的订单需求。同时,公司对价格稳定抱有信心,因为供需关系不会缓解。
据行业分析师称,如今,平均电动汽车需要大约 2,000 个芯片,这比目前上路的汽车至少多出 50% 的半导体含量。因此,恩智浦首席执行官Sievers 表示,对其芯片的需求将超过目前的供应紧张。
报道指出,功率半导体业内人士坦言,车用芯片也存在结构性短缺,功率半导体与MCU目前还是相对吃紧,据了解IDM大厂的车用IGBT交期都还在50周以上,供应链目前仍盛传,2023年车用芯片包括功率半导体等,涨势可能延续。
以下是根据市场情况,整理的ST、英飞凌、安森美等涉及车用芯片的厂商动态。
1、ST订单能见度约18个月,高出2022年产能30%
意法半导体CEO Jean-Marc Chery透露,据销售及运营计划显示,公司在今年内产能已完全饱和,产能利用率超过90%。目前最大客户包括苹果及特斯拉。
早前,Jean-Marc Chery还表示,目前积压订单能见度约18个月,远高于ST目前及已规划的2022年产能,今年车用芯片产能也已销售一空。
2、英飞凌25%订单一年内无法交货
虽然消费市场疲软,手机芯片等消费类芯片的库存已出现过多的情况,但很多迹象表明,目前工业、汽车类的芯片仍然坚挺,芯片缺货正从结构性缺货转化为局部或者特定领域缺货。
据统计,包括尚未确认的订单在内,2022年1-3月英飞凌积压的订单金额从去年四季度的310亿欧元增长了19.4%至370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2671亿元),是2021财年营收的3.3倍。Helmut Gassel指出,这些订单当中超过五成是汽车相关产品,75%的订单在未来12个月内才能交货,积压订单显然远超出英飞凌的交付能力,晶圆代工厂产能仍远低于整体需求。
2020年三季度英飞凌IGBT产品的交期为18-20周,而2022年二季度已拉长至39-50周,是正常交期的2倍以上。虽然英飞凌已宣布扩产计划,但由于车载芯片产能建设、生产、上车周期很长,现在扩产的产能也只能在2023年之后才能释放出来,短期压力仍难以缓解。
3、安森美车用IGBT订单已满
2022年Q2安森美的芯片交期受产能限制继续延长,如模拟器件中最紧缺的传感器18-52周,分立器件中,Mos管、二三极管、晶体管交期在50周以上,蓝牙模块拉长至16-30周,存储器最长到40周,虽然市场有部分现货到货,但价格还是普遍在10倍以上。据了解,安森美表示车用IGBT订单已满,接单空间有限。